
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当看到仪仗队里那些年轻的面孔,新的兵种,以及由科技领航的武器装备,振奋之情油然而生。有这样一支保护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人民军队,无法不为之自豪。我理解的抗日精神,其中主要是自立自强的信念,这个信念无论对一个国家来讲,还是对一个人而言,都极其重要,它能使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个体,在自身获得成长壮大的同时,迎来外部世界和他人的尊重。
观看阅兵仪式也让我想起抗战时期作家们用笔抗战的岁月。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出北平人民的坚守,赵树理在解放区记录农村变革,丁玲在前线用报告文学回应国家“救亡图存”的战时需要。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文学,更是那个年代的精神力量。书写历史,拒绝遗忘,前辈们用他们心怀家国的行动彰显了他们的担当,作为今天的一名作家,我们应该接过这个文学精神的接力棒,眼中有时代,笔下有众生,怀揣真诚,秉持善意,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阿舍(宁夏作协副主席、银川市作协主席)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诗词创作工作的文学工作者,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我内心澎湃难平。这场展示国威和军威的盛大仪式,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深刻阐述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为我们文学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阅兵盛典彰显民族复兴伟力
铁流滚滚,战鹰翱翔,三军将士英姿飒爽。这场阅兵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形象。最令人振奋的是,参阅装备全部为中国制造,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飞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番话让我深切感受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
二、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诗词创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银川市诗词学会会长,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要以诗词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讴歌伟大时代。近年来,我们学会组织会员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诗词作品,其中有近百首作品被有关刊物刊登。这些作品既是文学创作,也是历史见证。
三、立足本职贡献文化力量
基于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组织会员实地采风,走进将台堡红军纪念馆、红军寨等红色教育基地,收集整理抗战故事,创作一批反映宁夏人民抗战历史的诗词作品。目前已创作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诗词作品100首。以红军寨、将台堡红军纪念馆为题材创作的诗词作品达300首。
开展诗词“六进”活动。推动诗词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拟举办“抗战诗词朗诵会”“爱国主义诗词创作”等活动。
培养青年诗词人才。建立“老带新”机制,鼓励青年诗人创作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学会近年来发展45岁以下青年会员68人,占总会员数的31%,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中获奖23人次。
创新诗词传播方式。运用新媒体平台,开设“银川诗韵”微信公众号,发布音频、视频等诗词作品,扩大传播覆盖面。目前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突破2万,单篇最高阅读量达5万人次。
四、坚守文学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诗词学会负责人,我将带头创作反映时代主题的诗词作品,每年至少创作10首爱国主义主题诗词。同时,组织会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诗词作品。
我们要用诗词记录伟大时代,用韵律传递正能量,通过一场场诗词朗诵会、一次次创作研讨会,让抗战精神在诗词中永生,让爱国主义在韵律中传承。
阅兵仪式上那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仍在耳畔回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已深深烙印在心。让我们以诗为舟,以笔为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贡献诗词人的智慧和力量。
银川市诗词学会将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相印,用最美的诗词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我们伟大的党,致敬我们伟大的人民。——张美玲(银川市诗词学会会长)
天安门广场上铿锵的正步声与轰鸣的引擎声渐次远去,但在我心中激荡的艺术灵感与历史回响却才刚刚开始。这场历时约70分钟的盛大阅兵,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展现出大国的庄严与力量,阅兵仪式本身就是一场壮观的视觉艺术盛宴。本次阅兵是对历史的修正,对历史的正视,确保3500万亡灵不再被简化成某一个数字,通过老兵的荣光、武器的展示等符号,将个体过去的付出以及伤痕转化成整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我们要告诉世界,历史是不允许被篡改的,旧的霸权体系日益瓦解,而新的国际秩序正在登上历史的舞台。我们尊重国际规则,但是我们也不做任何规则的奴隶;我们铭记历史的苦难,但也不沉溺于任何仇恨;我们展示军事实力,但我们追求的是永久的和平。80年前,我们用小米加步枪赢得了战争,80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智慧和实力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9月3日的阅兵,它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人类对于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承诺。
镜头无声,却有千言万语;画面静止,却蕴含磅礴动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国力军威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与艺术熏陶。当三军仪仗队迈着铿锵正步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我的手指在相机快门上微微颤动——这是职业本能,更是情感共鸣。抗战老兵布满皱纹却坚毅的面庞,与年轻官兵青春焕发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跨越时空的面容对比,构成了最动人的画面语言。光影在这一刻具有特殊意义,阳光照射在钢枪和勋章上反射的光芒,仿佛照亮了历史的隧道。受阅装备整齐行进,空中梯队呼啸而过,徒步方队劈枪动作的整齐划一,装备方队车轮转动的同步一致,每一个瞬间都是转瞬即逝,却又永恒珍贵,色彩与情感的视觉表达极具感染力。军服的松枝绿、浪花白、天空蓝,装备的迷彩色,旗帜的鲜红色,构成了庄严而丰富的色彩谱系。官兵们眼中闪烁的泪光,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波动,是最打动人的画面。这些场景既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也是我们必须传承的民族记忆。
“艺术不仅是美的追求,更是历史的见证与和平的播种”,用光影书写历史,用画面传递精神,这就是摄影人的使命。我们要用艺术作品记录历史、传递记忆、倡导和平,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将不辜负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更多生动的故事和素材,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深度、有艺术价值、贴近群众生活的作品,用文艺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詹安稳(银川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穿越时空的明灯,既照亮了历史的深邃脉络,也为当下与未来的前行指明了方向。讲话深情回望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深刻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与世界价值,鲜明宣示中华民族坚守和平、勇毅前行的坚定立场,不仅让每一位中华儿女内心激荡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更为我们美术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的初心与使命。作为以视觉语言记录时代、传递精神的创作者,我们当从讲话精神中汲取养分,以画笔为武器、以画布为阵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美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历史,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不仅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更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精神内核,正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作为美术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成为历史的“忠实记录者”,让抗战精神在视觉艺术中得以永恒传承。回望美术史,从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传递出的坚韧意志,到蒋兆和的《流民图》展现的战争苦难,再到彦涵的版画《狼牙山五壮士》刻画的英雄壮举,老一辈美术家早已用作品为抗战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记。如今,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带着敬畏之心挖掘历史细节,用细腻的笔触还原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通过走进红色革命基地、参观抗战纪念馆、走访健在老战士,系统搜集一手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让年轻一代在艺术作品中触摸历史温度,深刻感知先烈牺牲奉献精神。
其次,要成为和平的“深情歌颂者”,让世界看见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我们可以突破单一的历史叙事框架,将中国的抗战故事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创作展现中外军民携手抗敌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用画笔描绘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援助受灾国家、推动文化交流的场景,通过《和平使者》《丝路新章》等主题作品,将中国“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理念转化为生动的视觉符号,让世界通过美术作品读懂中国的和平担当,消弭误解与隔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艺术力量。
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时代的“积极引领者”,让抗战精神成为激励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美术创作不能脱离时代,更不能脱离人民。我们要走出画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抗战精神与当下的时代实践相结合,用作品描绘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姿态。我们的艺术创作可以展现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攻坚克难的专注,展现城市建设者挥洒汗水的豪迈,记录乡村振兴中农民丰收的喜悦。这些作品,既是对当下中国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抗战精神的当代诠释,能够激励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勇担使命,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要注重美术教育的普及,让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对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我们可以走进校园,开展“抗战精神进校园”美术活动,举办抗战主题美术展、指导学生创作抗战题材作品等多样化形式,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了解抗战历史。引导学生用漫画形式讲述抗战小故事,用彩笔描绘心中的英雄形象,用剪纸艺术展现抗战时期的生活场景。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不仅能激发青少年对美术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主动学习历史、感悟精神,将爱国情怀、英雄气概融入成长血脉,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们生逢伟大时代,肩负着记录时代、传承精神、引领风尚的光荣使命。我们当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坚守艺术为民的初心,始终保持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对时代的热爱,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历史的厚重、和平的珍贵、时代的辉煌,让美术作品成为传递精神的纽带、凝聚力量的桥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属于美术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李晓春(银川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今天,我们组织单位全体老师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当国歌响起,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国家,是我们每个人最值得仰望的偶像。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超长期的民族韧性,一次又一次在破碎中凝聚、团结、站起来。感到失败的时候,感到骄傲的时候,所有迷茫的时刻,想想如果是中国,面对世界,会怎么做,仿佛就有了答案了。感恩活在这个年代的中国,祖国万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作为一名语言工作者,我们深感使命重大,我们要做好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同时做好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者,让他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发出时代最强音。——牛旭(银川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银川市书法家协会积极响应银川市委宣传部及银川市文联号召,组织22名主席团成员、66名理事及600余名会员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多种方式收看实况转播,同步见证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墨香雅集之地化作同心观礼的温暖现场,处处涌动着致敬历史、缅怀先烈、振奋人心的滚烫情感。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分散在全市各地的会员们也用各自的方式参与其中。年过八旬的协会名誉主席田冰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手边放着纸笔,一边看一边记录下阅兵亮点:“徒步方队步伐铿锵,装备方队铁甲洪流,空中梯队鹰击长空。”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银川市书协线上的交流群内也瞬间热闹起来。理事杨访乾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刚写的“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书法照片,很快收获了满屏点赞。不少会员边看边在协会微信群里分享心情。“看到由26架直19组成的‘80’方阵走过,浑身都热血沸腾!”“咱们的飞机编队太壮观了,再也不是当年那种落后挨打的样子了!”群里消息刷屏不断,有人晒出自己观看时拍下的照片,有人附上几句即兴创作的打油诗,字里行间满是自豪与激动。会员高阔看完阅兵,当即铺纸研墨,用隶书挥毫写下“山河无恙、盛世如愿”八个大字,墨色饱满,笔力遒劲,“只有亲眼看到国家的强大,才更能体会这八个字的分量。”
从白发苍苍的老书法家到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作者,银川市书协全体成员在这场跨越空间的“集体观看”中,再次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观看阅兵为契机,把爱国情怀融入笔墨创作,用书法艺术讲好抗战故事、传递时代强音,为银川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更多红色动力。——银川市书法家协会
铁流滚滚,旌旗猎猎。今天,长安街上的阅兵盛典既是对历史的庄严回望,也是面向未来的豪迈宣示。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洗刷了民族屈辱。我特别注意到阅兵队伍中的战旗方队,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左权独立营、铁锤子团等,80面战旗迎风飘扬,承载着我军历史的荣光浩荡而来,每一面战旗都闪烁着革命先烈不屈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旗帜承载着滚烫的历史记忆,那些被弹痕亲吻过的鲜红的布料上,还留着平型关的硝烟,沾着台儿庄的泥土,带着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时的壮烈。
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仪式。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铁甲奔流、鹰击长空、长剑倚天,从“万国牌”装备受阅、飞机在天安门上空往返两次飞行,到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条装备发展之路,何尝不是一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不仅是纪念活动的主题,也是我们面对过往历史应有的态度。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情,也是现在的镜子和未来的指南。
我们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共同守护和平。我们展示国防力量,不是为了威胁他人,而是为了维护和平。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贾峰(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宁夏社科院副研究员)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今天早晨单位(宁夏甘肃商会)组织我们集体观看阅兵仪式,我们大家手拿党旗、国旗,内心充满了期待。看完阅兵式后我内心深受震撼,那铿锵的正步踏响民族复兴的强音,铁血荣光与和平鸽羽交织成壮丽的画卷,让我感受到了热爱和平的文明之师就是我们的解放军,阅兵不仅是对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大国担当的视觉盛宴。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特别关注我们受阅官兵的颜色搭配,每个方阵和战车的颜色搭配,以及大会场的主色调红、绿、金的搭配,真正的视觉盛宴。
今后,我计划多创作歌颂我们英雄的人民解放军的画作。用画笔描绘我们所爱的祖国大好河山,让艺术成为连接民族情感与国家精神的桥梁,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强军的辉煌史诗。——王建平(宁夏美协理事、银川市美协会员)
雄伟的天安门,宽阔的长安街,方阵如山,气贯长虹。一场激动人心的阅兵式让全体中国人热血沸腾。
这场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和对和平的庄严宣示。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它也向世界宣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讴歌新时代是艺术的永恒主题,文艺担负着为民族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沧海桑田,时空变换,文艺为人民创作、为人民立言的根本宗旨不会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响起的时候,更是唤起了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继承文艺界先辈的精神,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用优质文艺创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蒙莉莉(银川市文联协会工作部四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