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掀起学习先进模范的良好氛围,银川市文联组织作家对近年来银川市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银川市级等不同层次先进模范个人代表的事迹,通过文学的形式进行生动鲜活的表现,以期达到引导大家尊崇模范,树立良好价值尺度,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为此,银川市文联在银川文艺界网开设“学习宣传先进模范”栏目,分期将我市作家创作的宣传先进模范的文学作品进行刊发。
本期宣传先进模范:王燕,女,55岁,银川市第二中学正高级教师。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科骨干教师。先后荣获银川市“十佳师德标兵”、银川市“凤城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名师”等称号。她担任班主任三十年来,潜心教学、心系学生,辅导50多名学生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课题获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参与编写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教材《学习之友》,担任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评审专家,编写专著《高中英语核心素养通典》,带领教研团队编写《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高考核心词汇》等书籍。2025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王燕
初心如磐育新人
文/杨学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有智慧、有创新、有担当、懂感恩,敢于面对挑战。为了这一教育理想,王燕一直默默奋斗着。
她在高中时就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成为像她的老师们那样谈吐不凡、潇洒儒雅、学识渊博的人,高考报考志愿时王燕执着地选择了清一色的师范院校,最后她如愿以偿地被宁夏大学英语专业录取。大学毕业时,父母觉得做教师太清贫太辛苦,想让她改行从事电力或金融系统的工作,但王燕认为那样就放弃了她的专业,大学就白上了,她坚定地告诉父母,“我喜欢当老师,我就要当老师!”最终还是执拗地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做了一名人民教师。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选择不做教师,如今怎会懂得为人师表的分量?如果当时选择不做教师,如今怎能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魅力?如果当时选择不做教师,如今又怎会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一路坚持就是三十五年。
大学毕业后,王燕回到了她的母校——永宁中学,做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工作,那时候她刚刚20岁出头,带着一帮12、13岁的孩子,周末大扫除的时候,她和学生一起拖地倒垃圾;勤工俭学时,她和学生一起下田插秧、植树,就为了每个孩子能挣上五元钱的勤工俭学费;孩子们闹矛盾了,她创造条件从中调和;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她放学后留下帮助解决。所有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学生对她更加信赖和敬佩,学习也更加努力。三年后的中考,永宁县中考状元、英语单科第一全部出在王燕的班里,英语均分远超第二名十多分。
几年后,学校调整王燕到高中部,依旧担任班主任工作,初高中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她每天提着凳子听老教师的课,虚心请教,反复实践,慢慢地形成了她自己的教学风格。高中老师多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互动操练,她融合了初高中的教学特点,精讲多练,关注学生活动,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成绩位居年级前列。王燕也因为工作努力、踏实肯干而被评为“永宁县优秀教师”。
2005年王燕因为丈夫工作的调动,参加了二中的应聘考试,成为二中的一名高中教师。欣喜之余也很担心,她担心自己一个县城的老师能不能教银川市最好中学的学生。在三小任职的姑姑也提醒她说,“你接替的是二中最优秀最出名的曹勤老师的课,能不能接得住就看你了。”经姑姑这样一说王燕更加紧张。但转念一想,她也是在多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的,只要她努力,一定可以带好英语教学。每天下班后她的包里装着教案、教材,晚上备课时,每个课时教学她都会备三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优化整合出最佳方案,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工工整整地誊写在教案本上,早晨第一个到校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去班里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一结束时学生给她的评价打分是100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高二开始学校实行了选课走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她不能让选择她的学生失望,她要尽全力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让英语成为学生值得骄傲的优势学科。最大的挑战是高三英语教学,学校安排她担任重点班的班主任,并承担尖子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每天王燕从早7点到晚7点泡在班里,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仔细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疑难,晚上回到家,王燕搜集一些英文热点话题、时事政治、励志故事,额外补给尖子班的同学,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滋养学生的心灵。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王燕不满足于只解决班级琐碎事务,更能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担当、爱国感恩、协作互助的精神,奠定做人的本色。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毕业之后,学生们所学的知识被遗忘了,但母校锤炼出的品格会永远陪伴他们再度起航,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2016届王燕担任宏志班班主任,学生大多从未离开过父母,来到新的校园后感到无所适从。每天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就成了王燕的第一要务。学生早餐吃什么了?在宿舍和同学相处得怎样?睡得好不好?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了?周末回不回去?返校班车能不能赶上学校晚自习?是王燕常挂在嘴边的话。放学后找学生疏导心态,打气鼓劲更是王燕的家常便饭。小昊同学患急性阑尾炎,她急速打车送他到急诊,一通检查下来要做手术,跟家长沟通后王燕在手术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直陪着孩子,等到家长从银南赶过来才回到学校。小韩同学夜里发高烧她和丈夫连夜送往医院输液,小程同学膝盖摔坏她急忙给120打电话,这样的小插曲让王燕觉得孩子们离不开她的守护和关爱,他们就是自己的孩子,她要让学生在班集体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王燕始终坚信:关爱每一个学生,欣赏他们,包容他们,用心地和他们平等交流,就会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尊敬。2019届学生小安同学先天发育不好,身材矮小,敏感自卑。王燕总会找她谈心,分享趣事,聆听她对一些班级问题的意见建议,慢慢地她变得开朗自信,愿意跟王燕敞开心扉。假期小安都等不及了,盼着赶快开学见到老师同学。王燕因感冒上课声音嘶哑,小安贴心地提醒她多加衣服,推荐自己常常服用的金莲清热颗粒和泡饮胖大海。
承担教学任务,王燕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三十多年来,用心用力备好每一个知识点,全心全意上好每一节课是她工作的常态,学校不检查老教师教案,认为老教师早都烂熟于心,没必要再写教案。王燕觉得虽然教材没变,但每一届学生变了,学情不一样了,最关键是教学方式变了,原来的教案肯定不合适了,每堂课她都会把上课内容以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设计好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及学生活动,构建好高效课堂。
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三十多年的潜心育人、努力工作,让王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先后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科骨干教师,荣获银川市“十佳师德标兵”、银川市“凤城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名师”等称号。辅导的50多名学生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撰写的课题获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参与编写了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教材《学习之友》,担任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评审专家,参与编写专著《高中英语核心素养通典》,带领教研团队编写《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新高考核心词汇》等书籍。
作者简介 杨学洪,笔名鸿雁,男,回族,1971年生于宁夏灵武。宁夏作协会员、银川市作协会员。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在《中国校园文学》《朔方》《教师博览》《宁夏日报》《银川日报》《黄河文学》《驼铃》《银川文艺界》《齐鲁文学》《六盘山》《特区文学》《连云港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多次获奖或被选入多种文本。著有诗集《风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