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信息
金凤区文联举办“流觞论艺”书法系列专题讲座——从碑帖角度分析书法的多元审美
发布时间:2025/8/6 9:29:36


       2025年 7月30日下午,由银川市金凤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金凤区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流觞论艺·书法系列专题讲座—— 从碑帖角度分析书法的多元审美”在银川老年大学举办。宁夏书法家协会主席宋琰、银川老年大学校长李自辉、金凤区文联主席李婧,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振,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牛尔惠,宁夏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银川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雷长林,金凤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黄镇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金凤区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马越主持,来自区内外300余名书法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讲座赵振从三个方面做了深层阐述。


       一、“碑”“帖”的多元审美表现。首先以“碑”“帖”两大书法体系为核心线索展开分享。他指出,碑版如《嵩高灵庙碑》《张猛龙碑》等,方峻雄强、金石斑驳。因融入篆籀用笔,线条厚重古朴、字势雄浑刚健,“金石气”中承载着力量与秩序之美,更侧重“气象与体势”的表达。帖学中一拓直下、提按顿挫、顺势连带,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一脉,笔墨间流淌着灵动气韵与书家真性情,皆为书写者情感与笔墨功夫的凝练。




       二、临习的三个维度。通过自然书写性、矛盾冲突性、自我意识性三方面讲解如何读帖并理解其深意,在临习的过程中找到其中的特征并不断地放大。既要还原原作的气韵与古意,还要强调自我对原帖的理解,既融古又化古。对比怀素和王铎的经典作品揭示二者在历史流变中形成的互补关系:帖学偏“虚”与“巧”,碑版重“实”与“拙”,却在“拙与巧”“刚与柔”“虚与实”的辩证互动中,共同构建起书法审美的两极,孕育出中国书法兼容并蓄的深层美学逻辑。




       三、“碑”与“帖”的实践融合。临摹和创作是一体的,要建立问题意识和独立视角,在学习中体会碑帖的特征和个性,融入自己的思考,让创作更得心应手。赵振凭借深厚实践经验与理论积淀,将抽象的审美概念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实例解析,让广大的书友在碑帖对照中,切实触摸到传统书法艺术多元共生的文化脉络。



       此次讲座从碑帖出发,全面剖析了书法艺术表层的形式美及深层的哲学意蕴,从心态、活力、审美、视野、思想、认知等方面,为书法爱好者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书法审美体系,较为全面地提升了大家的书法审美维度认知,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受到一致好评。


       下一步,金凤区文联将继续为广大会员及文艺爱好者创造获取更多优质文艺培训的机会,全面提升广大会员的文艺创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壮大文艺人才队伍,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奉献文艺精品力作,为金凤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文艺工作者应有的力量。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