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银川作家王西平的新著《古味风华录:打捞历史深处的饮食细节》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学术随笔集,该书通过梳理史书、诗文、绘画、器物等资料,以微观历史视角还原了三千年来中国饮食生活的细节,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这在宁夏作家群中,以其长期坚持深耕的领域和独特的书写视角,为宁夏新散文书写开辟一片天地。
“全书共分四辑,涵盖饮食文化的多个维度,第一辑‘背影杀’,聚焦历史名人与饮食的交集,如李世民对宁夏滩羊的推崇、宋代豪宴与厨娘文化、清代奢侈宴席等,展现不同阶层的饮食风貌。 第二辑‘士子宴’,探讨文人雅士的饮食生活,如王安石‘邋遢’饮食趣事、苏轼与黄州美食的渊源、欧阳修的舌尖雅集等,揭示饮食与士大夫文化的关联。 第三辑‘奇古录’,挖掘古代饮食中的特殊现象,如修仙食谱、食狗肉史、野味争议等,展现饮食文化的多元性与历史变迁。 第四辑‘退食后’,延伸至饮食相关的社会议题,如瘟疫应对、药市乱象、墓地饮食习俗等,从饮食视角切入古代社会百态。"
本书通过史实考辨与文化溯源,还原了历代饮食的细节。例如,书中提到王安石在宴会上误食鱼饵、与欧阳修共食车螯(蛤类)的雅集场景,均引证《邵氏闻见录》等古籍。书中写到的人物,涵盖帝王将相、市井小民、僧道侠客等三教九流,既有李世民、苏东坡等名人的饮食轶事,也记录宋代厨娘的高昂身价、市井宴饮的烟火气。同时,通过饮食探讨“官与民”“朝与野”的互动,将历史兴衰、人情恩怨融入“一箪一瓢”的日常,赋予饮食以文化厚度。同时还借助对古代诗词歌赋的解读,展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如以唐诗宋词为例,分析并还原诗人生活场景,体现当时的文学繁荣和文化氛围,让读者领略到诗词之美与文化之深厚,并通过对古代风俗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如描绘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以及不同地域的独特婚丧嫁娶习俗,揭示这些风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感受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本书是作者第三本美食文化专著,此前,他还推出过两本美食文化专著《野味难寻》《吃的只是欢喜》。
王西平,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现为宁夏作家协会理事、银川市作协会员,曾获第二十届(2011年度)柔刚诗歌奖,著有诗集《弗罗斯特的鲍镇》、散文诗集《十日或七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