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信息
2024年银川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儿童文学作品介绍——赵华少儿长篇小说《银骆驼》
发布时间:2024/10/12 9:24:17


银川市文联儿童文学原创作品




       内容简介:汉族男孩浩博和蒙古族老牧民拉克申在戈壁滩相遇了。这次相遇,唤醒了一段尘封已久军民共建航天基地的往事,也揭开了拉克申长年累月带着白骆驼查干在戈壁滩上寻找“银骆驼”的秘密。小说以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索交叉叙事,围绕中国第一个航天基地建成、第一枚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拉克申和牧民们全力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人民群众与航天人共建航天大业的爱国赞歌。小说既有丰富的航空航天知识,又有浓厚的蒙古族风土人情,还有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那些血与火的故事,让浩博和小伙伴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洗礼,也激发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


       艺术特色:汉族男孩浩博和蒙古族老牧民拉克申在戈壁滩相遇了。这次相遇,唤醒了一段尘封已久军民共建航天基地的往事,也揭开了拉克申长年累月带着白骆驼在戈壁滩上寻找“银骆驼”的秘密。小说《银骆驼》由赵华历时五年创作成书。创作背景源自他在腾格里大沙漠和额济纳大戈壁滩的生活经历。小说以航天事业和蒙古族风土人情为主题,展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以及土尔扈特部牧民为了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赵华表示,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们了解到航天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奉献和牺牲,传递出顽强信念和实干精神的重要性。


      《银骆驼》在讲述我国第一个航天基地建成、第一枚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通过孩子的好奇心,描述了以王虎、李再兴、余保全、裴振东、张晓龙为代表的战士群像,以及以主人公拉克申为代表的普通牧民群体。这种写法使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作者赵华表示,航天事业是真正的“国之大者”,讴歌航天英雄、弘扬航天精神是写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理由:小说以航空基地的建设为背景,塑造了蒙古族老牧民拉克申和汉族男孩浩博等形象。将老牧民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与航天基地的建设历程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作家在小说中写到一头名叫查干的白骆驼,让故事充满想象力。拉克申年复一年在沙漠上寻找名叫“银骆驼”的陨石,想要把它献给曾经为国家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战士。小说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将汉族男孩的见闻与蒙古老人的回忆交织在一起,让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专家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明旭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宁夏文学事业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指导和支持下,势头向好、蓬勃发展。在儿童文学领域,涌现出了以赵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宁夏儿童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赵华的长篇儿童小说《银骆驼》的出版,无疑又为宁夏儿童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辽宁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雪从图书的选题立意、内容创作、插画绘制、审读修改等各个环节,详细介绍了《银骆驼》的出版过程。王雪指出,《银骆驼》是小切口、大主题,小人物、大情怀的力作,它从孩子的视角见证中国航天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以主人公拉克申几十年的寻找和情感为线索,谱写了一曲人民群众与航天人共建航天大业的爱国赞歌。小说的出版必将对引领孩子探索航天奥秘、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孟光永在讲话中指出,黄河出版集团将以此次《银骆驼》创作出版研讨会为契机,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度,持续加大儿童文学出版力度,切实培育知名原创品牌,努力推出一批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少儿读物,为广大青少年奉献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中国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海飞充分肯定了《银骆驼》的创作价值。他指出,本书是航空航天题材的儿童小说,讲的是军民共建航天基地的故事,这是儿童文学创作跟出版在重大题材上的突破。作品具有浓烈的西北地域风格,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情节设置巧妙,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儿童文学佳作。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对小说的主题和内容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作者和编辑在图书创作出版中的严谨态度、职业操守表示敬意。他表示,这是一部非常厚实的小说,无论是主题还是内容都非常扎实。航天领域不仅有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有人的创业、奉献、牺牲,这些情节将引领读者回到那个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艰辛岁月。


       中国儿童中心原出版部主任、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认为,长篇小说《银骆驼》是一部沉甸甸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主题出版图书的鲜明特征,作家在突出作品思想性的同时,也在努力刻画人物,写出人物生活的场景,写出浓浓的氛围。同时,利用现实与回忆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的叙述形式,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艺术性。


      《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徐德霞认为,《银骆驼》从一户草原牧民为切入点,展示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再到跻身世界航天大国的艰难历程。从开辟航天基地,牧民整村搬迁支援航天基地建设,到牧民参与寻找回落的卫星残骸,构成一部难得的民间视角的航空航天创业史。它所彰显的是中华民族最可贵、也最强悍坚韧的内在品质和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敢于白手起家,不畏艰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让敌手害怕。在当下的国际大背景下很有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认为,作品从航天基地所在牧区少年们见闻的独特视角,表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军民团结,共同为国防及国家科技事业奉献牺牲的感人事迹,高扬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传递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价值观及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主题积极、有感染力,教育意义突出。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葛竞在发言中表示,《银骆驼》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发展作为故事背景,将少数民族题材、青少年成长题材、现代科技发展这三个中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做了非常饱满的呈现,是一部有广度、有深度,同时也具有创新性与情感温度的作品。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对于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认为,这是一部坚持不断追求儿童本位和民族本位、文学本位的作品。特别是充分的风景描写,这是近期所见的作品里尤为引人注目的。


     《中华读书报》总编助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以童年叙事与家国记忆的主题对作品展开评论。她认为,《银骆驼》从当下少年儿童的现实日常生活出发,以童年为核心,指涉成人与儿童的关联,当下与历史的关联,以双线叙事,将现实生活叙事和火热的历史叙事融为一体,成功融合了有关历史和国家记忆的宏大叙事。同时,赵华带有明显西北地域色彩的语言风格,具有一唱三叹的丰厚韵味,这种诗性的抒情方式,与作品的叙事水乳交融。在小说中,许多被历史风沙埋藏的历史细节,第一代中国航天人的信仰、奋斗与牺牲,会在文艺作品中复活、永生。一个流火铄金的建设年代,在老牧民拉克申的回望中,与当下童年叙事线交错纵横,散发着个人体温与生命体验,无比动人。


     《儿童文学》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冯臻指出,《银骆驼》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军民鱼水一家的深厚情谊融汇在作品中,同时将“两弹一星”精神和土尔扈特的“东归精神”融合在一起,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用少儿小说生动的故事诠释爱国主义这个时代主题,引导青少年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对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毕海认为,《银骆驼》将地域民族文化生活表现和国家航天建设主题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教育性、科学性、文学性和儿童性的统一,既拓展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叙事空间,也增进了新时代儿童文学的历史感和文化厚度。



       作者简介:小说作者赵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火星使命六部曲》《大漠寻星人》《贺兰山少年科幻系列》等多部长篇小说,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等奖项。此次创作小说《银骆驼》,赵华秉持着“讴歌航天英雄,弘扬航天精神”的高度责任感,呕心沥血,精心创作,历时五年,十易其稿,终成此书。小说以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索交叉叙事,围绕中国第一个航天基地建成、第一枚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拉克申和牧民们全力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人民群众与航天人共建航天大业的爱国赞歌。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