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信息
“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走进国展暨摄影创作”专题培训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4/4/29 10:35:23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以下简称“国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摄影艺术展览,每三年举办一次,自195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用精品奉献人民,帮助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提升参赛作品水平,4月26日,由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银川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走进国展暨摄影创作”专题摄影培训活动在银川市举行,来自银川市摄影家协会四个专业委员会成员及摄影爱好者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佳能中国大篷车核心讲师宁舟浩为大家进行现场讲座,开班仪式由银川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勉春红主持。



         宁舟浩以“看国展,学摄影”为题,从国展类别设置和入选数量的变化、重点题材分布、投稿注意事项、国展评选流程、在投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通过丰富的图文、视频案例,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解读和指导。


         他讲到,文艺创作千百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始终是坚持“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原则,从历届国展获奖作品来看,无论是纪录类 ,还是艺术类,其获奖作品体现出来的创新艺术手法和题材价值取向,无不深入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宗旨。时代、人民、精品、明德始终是国展作品创作的四大要义。同时,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和艺术元素,积极探索题材、形式、风格、内容的创新,提升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并融合、跨界其他艺术门类是摄影未来引领的发展方向。




         题材是拍摄内容,主题才是摄影的灵魂,我们要做的是把事件中最本质的东西视觉化,把拍摄对象用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方式讲述出来,反映被拍摄主体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各种情绪,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要善于用小切口来反映大主题,切入点应具备故事化、具体化、人物化、戏剧化等原则,也就是说,照片是对故事或人物的反映,而这个故事的情节或细节、人的行为和神态,必须具体并有引人入胜的素质。


         宁舟浩还从主题、情感、场景、呈现等方面深入分析国展各个类别投稿的取胜之法。他强调,摄影创作不应以入选为直接目的,而要以成长为主要目的。好的作品,既要具有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力,也要具有主题内涵上的思想深度。两者兼顾,方能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老师讲授十分精彩,对提升大家对国展的认识,拓宽创作思路,促进自己摄影创作水平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主讲老师


         宁舟浩,男,1975年4月出生于山东肥城,祖籍湖南省隆回县,艺术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佳能中国大篷车核心讲师。


         国内最早报道农民工城市生存状态、京剧演员当前生存状态和城市社会化养老问题的摄影师。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获奖者,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获得者,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评委会委员;两次担任国家艺术基金纪实摄影人才培养计划导师,两次获得“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奖,两次入选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两次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出版作品有《京剧守望者》《毛家村时间》《毛家工业园》。作品多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传播、影响较为广泛。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