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信息
杨占武主讲 2024首届“有银之川”读书分享会在银川举办
发布时间:2024/2/26 17:05:35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朝诗人韦蟾所咏诵的是古灵州的果园,但他心目中的塞北江南是灵州的灌区。这其中,行政地理的变迁对塞北江南的泛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家、文化学者杨占武说。


杨占武主讲和分享《富裕的河流——关于“塞北江南”的一个梳理》


         2月25日,由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银川市新华书店主办的“书香银川,银川书香”全民阅读暨2024首届“有银之川”读书分享会在银川书城举行,杨占武作了题为《富裕的河流——关于“塞北江南”的一个梳理》的分享。


         创刊于1979年的《读书》杂志,今年1期发表了杨占武的随笔《富裕的河流》,文章以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围合之下的宁夏北部黄河两岸为写作对象,探讨“塞北江南”的形成和传播途径。


分享会现场


         随笔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本次分享从杨占武的随笔《富裕的河流》的创作说起,从塞北江南的文化概念和地理概念入手,沿着文献古籍中关于宁夏黄河的线索,考察宁夏平原“塞北江南”称誉的来历,分析黄河流域的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中的文化内涵。


         将宁夏平原称为“塞北江南”,在杨占武看来,这是一种泛化。杨占武说,称誉宁夏为塞北江南并使之不断得到传播的,可能主要归功于江南人。史籍中屡见“徙五方之人以实之”的记述,而“五方之人”中又以吴、越之人居多,将水乡泽国的地理景观加上移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使得塞北在意象上更像江南了。


分享会主讲嘉宾和读者合影


         据介绍,近年来,杨占武在《读书》《作家》《朔方》等刊物发表《贺兰山阙作春秋》《青冈峡里韦州路》《牧马清水河》等多篇关于宁夏地缘的随笔,评论家认为,这些文章以大历史的视角,观照历史与现实,以历史追溯和谱系化考察,以古论今,字里行间洋溢着人文主义思想和悲悯情怀。分享会上,他从黄河、贺兰山等银川地理标识的文化意义入手,推荐书写宁夏的读物,倡导大家从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入手,关注生态、农业等变迁,以及历史变迁过程中的地理变化,书写好宁夏故事。


         “银川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让书香飘入寻常百姓家,让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银川市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首届“有银之川”读书分享会就是2024年银川市“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系列活动之一,分享会将定期邀请区内外的相关专家,就阅读、写作进行交流分享,旨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书香气”成为银川的“底气”。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