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银川市文联党支部全体党员严格按照要求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同时立足自身岗位比实干,作贡献,争创佳绩,较好地做到了密切联系群众,将主题教育所激发出来的强大内生动力,转化为自身追求卓越,务实为民,永不懈怠的朴实无华却熠熠生辉的价值追求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具体作为,充分彰显了一名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为进一步激励银川市文联党支部全体党员在主题教育中向身边的先进看齐,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同时也进一步激励先进不骄不燥,继续更好发挥榜样作用,特选取银川市文联党支部不同工作岗位的六名优秀党员,将他们在主题教育中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工作、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在银川文艺界微信公号“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栏目中分期推出,以此促进银川市文联党支部全体党员更好地在主题教育中切实做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银川市文联组织联络部三级主任科员 杨春艳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是的,春去秋来,时光匆匆而美好,从“小蓝鲸”到“文联人”,仿佛昨天还在眼前。五年时间,我见过日出东方的清晨,也目睹过繁星闪烁的夜晚,感触颇深、收获良多,初为公务员的我,收获了两个“我”的转变。
初出茅庐的我。2018年夏,我带着“基层天地,大有作为”的激情与向往,参加宁夏定向选调生招录考试,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初入职场,来到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不谙世事、不懂村务,听不懂方言,不了解村情,对于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常识更是一问三不知,村上繁杂的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驻村不只是单纯地走村串户或是在办公室填写报表这样简单,原来“拼”是基层的写实,“忙”是基层的常态。之后的日子,睡板凳、查档案、接信访、跑基层、写报告、整乱象、五加二、白加黑……,人居环境整治中,我冒过三九的寒风,顶过三伏的烈日,拿着锄头、扫帚和村民们一起改善村庄环境;尽心化解矛盾纠纷,对于村民之间产生的“小误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以“理”沟通,营造和谐邻里氛围;决战脱贫攻坚时,跟随网格员入户走访,握住大妈大婶的手嘘寒问暖,讲政策、拉家常、算收益,对贫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帮办“跑腿小事”,用一字一句、一帧一幕定格下村里的点点滴滴,渐渐地我与群众的心更近了,也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信任。两年的岁月,我拜人民群众为师,向优秀同事看齐,向榜样先锋看齐,逐渐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有条不紊,也让我从一个职场小白慢慢地成长了起来,在那个地方,我也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梁家河”。
独挡半面的我。2020年夏,我来到了银川市文联,看似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实则一头扎进了文字堆,内心的期待变成了忐忑。初来乍到,在情况不熟悉、业务不了解、人员不认识的困境中,便稀里糊涂的开始用“烂笔头”适应“新工作”,起草方案文件、撰写宣传稿件、准备调研报告、整理档案资料……,从未想象过的工作摆在了我的面前,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可以说是那一阶段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开始重新做回“小学生”,拒当不深究不细问的“差不多”先生,用“举轻若重”的审慎态度,字斟句酌地研究政策文件、细致透彻地理解写作技巧、不厌其烦地拜读他山之石,真诚请教,不停钻研。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撰写的发言稿不再被大幅删减,我草拟的方案不再被整体改动,我投稿的文章不再被迅速拒稿,慢慢的,我不再有畏难情绪,开始驾轻就熟,从容应对。每每想起,那些发表的稿件、认可的方案,字字皆是心血,辛苦不寻常,心中不免有一丝丝伤感,又有一丝丝浪漫。在此阶段,我深刻认识到面对工作一定要保持空杯心态,坚持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可以允许自己慢一点,但坚决不能停下来,认真做好眼下的每一件小事,不疾不徐,为了更大的可能积蓄能量。
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成长”,是怦然心动的惊叹,是珠联璧合的喜悦,更是不负此生的约定。长路漫漫亦灿灿,我们一起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