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新时代是绿的时代,也是美的时代。」
2023年8月15日,恰逢首个全国生态日,一场特别的主题讲座在银川市国际交流中心举行。荣幸邀请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青松就「生态文学的立场」与现场百余位观众进行了分享,此次分享是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之一,同时也是塞上讲坛第56期。
在这场讲座中,李青松先生从多个维度对生态文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观众对生态文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李青松提到,生态文学书写的对象是关系而不是自然本身,更重要的是书写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文学是有立场的文学,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李青松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学的特点。
李青松分享道:生态文学是有位置的文学,位置主要是指生态文学作家的亲历性,生态文学作品很多都是自然随笔这样的文学文体,有小说,也有其他的一些文体,但更多的是纪实文学和散文随笔。对于这种作品,它要求作家去深入自然,而不是坐在书斋里道听途说硬性地创作出来。
在讲座的最后,李青松说:
「为了明天的一切,我想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因为明天的一切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认识和行动。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很多事我们去做它不现实,但有一个很现实的事,那就是种树。种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因为有一句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年前的机会我们可能失去了,我们可能错过了,后悔吗?
不要后悔。我觉得不要紧,失去就失去了,错过就错过了,因为还有今天,还有此时此刻。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也是一个最好的时刻。因为我和你们共同种了一棵树,这棵树的名字叫做生态文学。
李青松,男,生态文学作家。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生态文学研究与创作。出版专著十余部,主要代表作品:《开国林垦部长》《北京的山》《相信自然》《塞罕坝时间》《穿山甲》《贡貂》《万物笔记》《粒粒饱满》《一种精神》《茶油时代》《大地伦理》《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等。曾获新中国六十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呀诺达生态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第六届、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委。